欢迎访问 合作社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合作社资讯 > 小红薯大产业

小红薯大产业

发布时间:2021-12-02作者:佚名 来源: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这是西瓜红,目前最畅销的鲜食红薯”,临泉县高塘镇龙信诚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贾全龙手持红薯心情激动地说着,“合作社流转种植的5000亩红薯喜获丰收,最高亩产达到了8000斤,去年我的销售额是3亿元,今年估计要达到4个亿......”,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年轻的脸庞上丰收的喜悦在荡漾。  

  西瓜红红薯的学名叫普薯32,是广东省普宁市农科所选育的甘薯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和适应性广等优良性状,单株结薯较多,薯块光滑大小均匀,薯皮紫红色,薯肉桔红色,味道好,耐贮藏,目前占有国内鲜食红薯90%市场。  

    

  今年36岁的贾全龙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已闯荡了18年,从当初的打工仔到如今赫赫有名的“亚洲红薯大王”,“买亚洲、卖全国”,种植基地从白山黑水到越南、老挝,仅一个西瓜红红薯单品年销售额就超过了3亿多。事业有成的他有着化解不开的浓浓乡愁,为了带动家乡群众共同致富,2016年他返乡创业。临泉县地处北纬32°,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土壤为砂浆黑土、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这些因素的聚合就是西瓜红红薯生长的梦幻地场。2017年开始,他开始小面积的试种,产品一经上市就受到了消费者的亲赖。甜度高、糯性强、营养丰富,综合品质甚至超过了原产地。在初期推广种植时,由于当地群众习惯种植烟薯25、徐薯18、商薯26等品种,对他的推广应者寥寥。2018年,他自己流转了200亩土地开始大面积试种,取得了丰收和很好的效益。西瓜红红薯种植每亩投入成本1800元,销售收入7000—8000元,每亩收入6000元左右,这是一笔明白账!有了疗效,就不再需要广告! 2019年开始,全县掀起了西瓜红红薯种植热潮,为了使大家都能用上高产抗病毒的薯苗,他又开始了大规模培育西瓜红脱毒苗,在销售脱毒苗的同时还附赠种植技术明白纸,使这一产业得到了良性高效发展。  

    

  临泉县红薯种植的历史悠久,可上溯到解放前,是农业传统种植品种,因种植技术相对简单,产量稳定等特点,一直备受群众喜爱。前些年红薯的用途一般是生猪养殖的饲料和制作三粉的原料。“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曾经是几代人的记忆。迈步新时代,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红薯又脱离了饲料、杂粮和原材料的定位重新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成为餐桌上的新宠。  

  2020年,随着脱贫攻坚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转变,如何让广大农民群众找准产业、持续发展致富,红薯产业就进入了县领导的视野。为了扩大种植面积、增加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该县政府引进了生产宠物口粮的深加工企业薯世家,年消纳各类红薯60万吨。为了方便冬季大规模储存红薯,县政府为龙信诚合作社建设保鲜库解决了用地需求,目前可存储6万吨红薯的保鲜库建设完成已开始吞吐。该县农业农村局通过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力度,号召要求每个农技人员都要向所带动的科技示范户和脱贫户培训西瓜红红薯种植技术,同时,还召开了红薯收获现场观摩会、种植大户产业展望恳谈会,协调龙信诚合作社、薯世家公司开展产销对接“订单生产”模式,和迎仙、滑集、高塘、老集、韦寨等多个乡镇的种植大户签订了收购协议,还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务工、电商带货等方式,带动脱贫群众和种植大户增加收入,红薯产业已经成为了农民群众稳步致富和促进三产融合的主导产业之一,直接或间接带动了该县600多户脱贫户和1000多户科技示范户稳定增收,为2000多个农户提供就业岗位。  

  由于麦茬红薯种植正好和小麦形成轮作,机械化采收疏松了土地、培育了地力,促进了来年小麦丰产,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同时红薯藤蔓还是猪、牛、羊的优质饲料,变废为宝为该县的畜牧生产添砖加瓦,初步形成了微循环。据悉,临泉县麦茬红薯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2万余亩,通过调查,明年还将大幅度增加种植面积。红薯种植通过龙头带动和产业集聚形成了井喷效应,春华秋实,小红薯做成了大产业,展望2022,贾全龙信心满满。

  (周晓峰 杨海 于成艳 杨乐阵)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snzx/sxxx/5597547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